中轴线上的数字演绎:首部AI文旅系列短片发布,探路文化传播新范式

大模型之家讯 在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一周年之际,以“中轴线”为主题的AIGC文旅系列短片《中轴线上的北京文化》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文旅宣传片,由生数科技与北京城市学院联合推出,意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文化传播的表现空间,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叙述形式。

中轴线上的数字演绎:首部AI文旅系列短片发布,探路文化传播新范式

这套四集短片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展开,以AI驱动的图像生成技术构建起多维度的视听场景,力求呈现北京中轴线从历史到当下的文化演化轨迹。创作团队借助生数科技旗下AI视频大模型Vidu实现全流程生成,从画面风格设计到镜头运动控制,再到人物和IP的一致性表达,完成了对传统文旅内容生产方式的突破。

四种文化,四种语法

从视觉风格上看,该系列短片将中国青绿山水、水彩画、油画与三维动画并置使用,依文化主题而设风格。以古都文化为例,影片选择了中国画中的青绿设色风格,营造出宋元画卷般的视觉语境;红色文化部分则以革命现实主义油画表达百年历史记忆;京味文化通过水彩笔触还原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气息;而创新文化部分则借助三维动画,讲述传统兔爷IP在现代北京“穿越”的故事,尝试打通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想象边界。

该系列的创意主导李琮珩(李宗衡)表示,四段内容在构思之初即从北京文化的多面性出发进行风格区分,每一集不仅讲述内容不同,连画面的“语法”都独立构建。

技术落点与美学突破

整部作品的技术核心是Vidu AI视频大模型,其在风格统一性与运动镜头控制方面表现突出。传统实拍中极难实现的一镜到底镜头在AI生成中被灵活运用。例如在《古都文化》中,通过Vidu“首尾帧”功能构建的连续镜头串联了从钟鼓楼到永定门的历史建筑序列,使中轴线作为空间与时间轴的象征具象化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文化》中兔爷这一角色不仅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还可在不同文化场景中自由穿行,其多场景一致性由Vidu的“参考生”功能保障。观众通过兔爷的视角,在传统建筑、京剧人物、石狮子等IP之间自由切换,使文化形象的互动更具沉浸感与趣味性。

项目制作周期仅为三周,由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本硕在校生完成。Vidu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显著缩短了传统视频制作流程,省去了建模、逐帧调整等工序,实现4K级别画质输出。李琮珩指出:“我们第一次在完整项目中看到AI不是辅助工具,而是内容生成的主体。”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1764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0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