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微软 Copilot,Google 24 亿美元押注 AI 编码技术

Google 正加速在 AI 编码领域的布局。据多方消息透露,Google 近日达成一项高达 24 亿美元的交易,将向 AI 编码初创公司 Windsurf 授权其部分技术,并直接招聘该公司的 CEO 及部分员工加入旗下 DeepMind 部门,专注“代理式编码”(agentic coding)研发。

这笔交易的背景颇具戏剧性。此前,OpenAI 曾计划以约 30 亿美元收购 Windsurf,用于强化自家 AI 编码产品。然而,由于 OpenAI 最大的投资方微软对部分协议条款提出异议,谈判最终破裂。据报道,OpenAI 并不希望微软获得 Windsurf 的相关技术,但根据双方现有合同,微软本有权获取 Windsurf 的知识产权。这一矛盾直接导致收购计划流产。

对抗微软 Copilot,Google 24 亿美元押注 AI 编码技术

与 OpenAI 不同,Google 采取了“技术授权 + 高管挖角”的组合方式,并未直接入股 Windsurf,也不会接收其大部分员工。这样不仅规避了反垄断审查,也能更灵活地获取关键技术和顶尖人才。据悉,Windsurf 大部分现有员工将继续留在公司。

此次交易也再次凸显出硅谷科技巨头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激烈竞争。AI 编码助手被视为生成式 AI 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各大公司都在加速投入,争夺市场主导地位。去年,Google 曾以 27 亿美元引入前研究员 Noam Shazeer,并授权其创业公司 Character.AI 的技术;微软、亚马逊等也采取过类似“收购+招聘”的模式,以巩固技术优势并吸引顶级 AI 人才。

此次 Google 与 Windsurf 的交易,不仅为其 AI 编码布局注入新的动力,也再次显示出“人才+技术”双管齐下的战略思路。未来,AI 编码市场的竞争或将愈发白热化。

从行业角度来看,AI 编码被视为下一个重要生产力工具,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通过智能生成、自动修复和代码补全,未来大量程序开发流程都可能被重塑。这次 Google 选择“授权+高管引入”而非直接收购,显示出大型科技公司在全球监管环境趋严下,正更偏向于轻资产、低风险的技术整合方式。同时,这也反映出顶尖 AI 人才与独家技术资源成为竞逐核心,谁能先集结更多一流工程师和原创算法,谁就有望在生成式 AI 编码市场占据领先位置。这场看似技术交易的背后,其实是未来开发者生态与 AI 平台主导权的较量。

原创文章,作者:李 金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1327

(0)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