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之家讯 7月23日,据多位知情人士确认,亚马逊云科技(AWS)位于上海的AI研究院近日已被正式解散。这一变动标志着亚马逊在华设立的最后一个海外研究机构的终结,也为近年来不断收缩的中美科技合作再添一笔。
AWS上海AI研究院自2018年由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牵头创办,尽管团队规模有限,但其在图神经网络、AI系统优化等方向上积累了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研究院首席应用科学家王敏捷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过去六年领导这个团队,正值外国研究机构在中国的黄金时期。”此番言论也折射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变。

该研究院曾孵化出开源框架Deep Graph Library(DGL),被亚马逊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和电商业务,带来数亿美元级营收。此外,团队还曾在机器学习与系统顶会(包括NeurIPS、ICLR、ICML、USENIX OSDI等)实现全满贯发表,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逾百篇。近年转向AI Agent方向后,其研究质量依然位列业界前列。
然而,在AI技术迅速演进的当下,研究机构的地理版图也在悄然重构。亚马逊此次举措并非孤例。2025年3月,IBM宣布关闭在中国运营超过三十年的研发部门,涉及裁员约1800人。微软亦被传逐步撤出其上海AI实验室,分批将员工调往美国、澳大利亚与爱尔兰等地。
华盛顿一位技术政策研究员对此评价称:“这已超越单一企业的业务调整,反映出全球科技供应链和人才流动中的结构性‘脱钩’趋势。”他指出,企业撤出的不仅是办公空间,更牵涉专有技术、知识产权和长期创新能力的转移。
曾被视为全球协同创新试验场的中国,如今正面临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研发端的战略性收缩。AWS上海AI研究院的解散,不只是个别研究团队的终止,也可能意味着一种科研合作范式的终结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