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裁员风暴:总部迁至新加坡,中国团队大规模优化

大模型之家讯 7月初,中国AI Agent赛道的明星创业公司 Manus 传出重大调整:总部已正式迁至新加坡,中国区员工遭遇大规模裁员。据多位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Manus目前中国区约120人团队中,已有超过80人被裁,仅保留四十余名核心技术人员随总部迁往新加坡。被裁员工将获得“N+3”或“2N”补偿。

Manus裁员风暴:总部迁至新加坡,中国团队大规模优化

Manus曾因其AI Agent产品在今年初迅速蹿红,被视为“中国最有出海潜力的AI公司”之一。而从爆火到“迁都”,仅用了短短四个月,其速度之快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新总部早有铺垫,资本与政策压力下的出海选择

事实上,Manus的海外迁移并非仓促之举。据工商信息显示,Manus新总部名为“Butterfly Effect”,早在2023年8月便已在新加坡注册,母公司设于开曼群岛。而在今年6月的公开活动中,联合创始人张涛已首次对外确认总部搬迁计划。

有分析指出,Manus此次转向海外主要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融资路径。根据《The Information》报道,Manus已完成由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5亿美元。若要接入以美国为主的资本市场,对公司结构与股权的“脱钩”成为必要步骤。在中美AI领域监管逐步收紧的背景下,境内主体独立融资难度陡增,也迫使其加快国际化节奏。

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层面的“生存压力”。随着中美科技战持续,英伟达AI芯片的出口管制使得不少国内AI企业在算力获取与模型训练上受限。对于深度依赖大模型技术演进的Manus而言,将研发重心迁往资源更充足、限制更少的海外,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一步。

一个典型样本,折射行业路径选择的两难

Manus的快速出海路径,某种意义上正折射出当前AI Agent赛道创业公司的普遍困境:在中国成长,在资本驱动下出海,但同时也面临政策红线、国际格局与核心技术“受限”的多重考验。

它是一个典型的样本——英文命名、中国起势、迅速外迁、资本力推。在不断演变的国际局势和科技格局下,这样的公司,既是全球AI竞争中的试验品,也是中国AI创业浪潮中最先感受到“变局冲击”的前哨。

在Manus的剧烈调整中,留下了不少遗憾。那些早期与公司一同打拼的创业员工,在这次“迁都”中被留在了原地。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甚至来不及做出缓冲,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张力,在这场裁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1245

(0)
上一篇 15小时前
下一篇 2023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