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近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一家普通诊所,迎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医生”。他不会穿白大褂,也不会对你打招呼,甚至不会眨眼。但他可以准确地询问你的症状、调用辅助设备完成听诊、判断可能病因、提出用药建议,并最终由一位真正的医生“背书”签字确认。

这名AI“医生”背后的技术,来自一家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森亿智能所打造的AI诊疗系统。经过两年筹备,全球首个“AI诊所”在沙特试运营,正式将“人工智能主导诊疗”从技术幻想拉入现实世界。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这一历史性跨越,并非简单的系统部署或模型接入,而是人类医疗体系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核心环节的深度转型。森亿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少典在媒体沟通会上坦言:“医疗AI发展30年,全球都在谈AI辅助医生,但真正让AI迈出‘独立看病’这一步,没有人做过。今天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这意味着医疗AI正逐步从辅助走向主导。”

从“帮医生”到“做医生”:技术路径的根本转向

多年来,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徘徊于“辅助工具”的边缘:在影像识别、病历分析等单点环节取得了显著成绩,却鲜有应用迈出最后一步。这也让过去的医疗AI,多以“助手”角色出现,做预测、做提醒,核心判断与法律责任仍由医生承担。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张少典直言,相比传统的“AI辅助医生”,AI诊所面临三个根本挑战。

一是信息采集,AI不仅要“答题”,更要“提问”。传统的AI辅助系统只需根据医生采集的病史与检查结果,给出风险评估或诊疗建议;而“AI直接看病”则必须自行与患者对话,捕捉发烧、咳嗽、咽痛等主诉,甚至指挥人类助理完成听诊、拍照、抽血等基础查体动作,并即时解析产生结构化数据,再综合大模型推理给出诊断与处方。过去,这在技术与合规层面皆无法突破。

二是知识广度,要能处理门诊高频疾病,形成真正的“多科室医生”,AI若不能覆盖多数常见疾病,其诊断价值将被大幅削弱。

三是责任闭环,AI成为“第一责任方”之后,其判定结果与行为逻辑必须具备可审计性与临床可控性。同时,哪怕AI主导问诊,仍需医生进行最终审阅与确认。

而这三道门槛,也正是过去三十年医疗AI止步于“辅助”的根源。

AI开始真正“像医生一样思考”

AI诊所的最大革新,并非能依靠模型堆砌解决,而是信息采集方式的彻底重构。张少典指出,传统大模型(如GPT类)系统在对话中扮演“被提问者”,而医生在现实中是主动发问的一方。AI要真正代替医生问诊,必须具备“诊断型对话系统”的能力:能提问、能追问、能根据回答改变问题方向。

森亿智能的AI系统正是围绕此核心设计的。患者走入AI诊室,无需预约、无医生在场,只需坐在配备语音系统与屏幕的诊疗台前,即刻进入对话流程。如果需要物理检查,比如听诊、测体温、拍摄皮肤病灶等,则由“AI+人类助手”的协作机制完成——AI发出指令,人类助手采集数据,AI实时接收、分析并更新诊断判断。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AI诊所集成了语音识别、多轮问答逻辑、医学知识图谱、疾病推理和标准化路径控制,形成一个真正“由AI主导、医生复核”的三层架构:AI负责初诊与判断,人类助手介入执行类动作(如体温、听诊等),医生则最终签发诊断意见。这一闭环结构,使AI能够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独立运转,并承担初诊责任。

“整个流程和我们熟悉的医院问诊并无二致,唯一不同,是主导权变成了AI。”张少典这样形容。尤其在基础病领域,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病,AI在第一阶段即覆盖了30种呼吸系统疾病,初步覆盖率超60%。预计在一年内覆盖更多常见病种后,将可涵盖基层90%以上的常规门诊。

这也回应了一个关键现实问题:AI诊所并不需像医生那样“无所不知”。只要能识别常见疾病,并筛查潜在高危病人,它的实际价值已远高于现阶段基层医疗资源所能提供的平均水平。

解决普病常病:释放医生,而非取代医生

张少典还强调,现阶段AI诊所不是“医生被替代”,而是“医生被解放”,其并非意在替代顶级医生,它针对的是基层医疗中大量的“普病常病”场景,尤其是在医生短缺、诊疗能力薄弱、信息化程度不足的地区。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根据森亿智能与友医生诊所的数据研究,在基层门诊中,超过90%的接诊需求集中在呼吸、消化、皮肤、内分泌等四大科室的常见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胃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诊疗路径相对清晰,具备高结构化、高重复性的特点,极适合AI实现标准化初诊。

“AI不需要会治癌症,但必须能识别‘这可能是癌症’。”张少典这样定义AI诊所的底线能力。他强调,系统设定了多重安全机制,遇到任何潜在复杂病情或疑难症状,AI会自动触发转诊或医生复审流程,避免漏诊或误诊风险。

全球首家“AI诊所”落地沙特,中国科技企业让AI从“辅助”走向“主诊”

更重要的是,这种“以AI为主”的诊疗结构在效率上达到了颠覆性提升。传统门诊中,医生平均接诊一位患者平均需要10-15分钟,而AI诊所中,AI可独立完成问诊、信息采集与初步判断,医生只需用更少的时间进行最终审核签发。这种“AI主导问诊+人类医生兜底确认”的模式,实现了十倍效率的提升,使得原本资源紧张的基层医疗体系拥有了新的“放大器”。

风口已现:智慧医疗的下一步

在大模型之家看来,AI诊所的诞生,不仅是算法与数据能力的合流,更是一场对“医疗结构”的重新分配。一个从“AI辅助”向“AI主治”的医疗变革已经开始,不再只存在于实验室或概念方案中,而真正走进了诊室,面对真实病人、真实症状和真实风险。

森亿智能AI诊所首站落地沙特,这种”全球技术+本地智慧”的融合创新,为AI医疗出海树立了新标杆。

张少典还透露,AI诊所试运营目前已在沙特三家机构展开,未来还将逐步扩大推广范围。这不是中国智慧医疗技术简单的“出海”,而是一场带有探索意味的实验。它为未来全球各国——尤其是面临医疗资源紧张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AI诊所不是终点,只是开始。但它让我们真正看见了一种未来:AI,不再只是工具,也不再只是陪伴,而是可以承担起一部分医疗责任的“新医生”。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0368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3: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