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8月28日,文小言首届AI创想大赛总决赛在百度科技园正式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学生,在过去两个月中以创意和智慧为笔,描绘出AI应用的新图景。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最终,来自大连海事大学朱烨与大连理工大学耿博远的《会拍AI》摘得桂冠,天津大学李仙琳和王书珏的《喵汪次元》、清华大学曹润民与西安交通大学韩泽的《Be Beauty》分获亚军和季军。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落幕,更是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AI普惠愿景的生动注脚。

从「口袋摄影师」到「美妆教练」:Z世代眼中的AI原生应用

细细品味决赛前三名的作品,能够看到一个清晰的共性:他们没有宏大的叙事,却都基于对于场景的洞察,精准地切中了当代年轻人在特定场景下的痛点痒点,并试图用AI提供一种超越传统工具的、兼具功能性与情感价值的解决方案。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其中获得冠军的作品——《会拍AI》,是一个旨在让每个人都拥有口袋摄影师的智能拍照应用。这个创意的起点,源于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交窘境:独自旅行想拍一张完美的打卡照,或朋友聚会想拍集体合影,是麻烦路人,还是举着自拍杆反复尝试?前者可能因“社恐”而难以启齿,后者则往往构图糟糕。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会拍AI》的核心,并非简单地做一个远程快门。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AI摄影师”交互体验。用户将手机固定好后,AI会通过实时语音进行互动指导。通过拟人化的沟通,瞬间拉近了技术与人的距离。它不仅能提供构图建议,还能根据场景推荐拍照姿势,甚至在检测到逆光等不佳光线条件时,主动引导用户调整位置。

它解决了从“拍”到“修”的全流程痛点。在AI引导下完成连拍后,用户可以挑选最满意的一张,直接进行智能优化,甚至可以发送一张风格样图,让AI模仿其色调与质感。此外,它还整合了“机位推荐”功能,当用户身处热门景点时,AI能生成图文并茂的机位攻略,并直接调用百度地图导航。

从技术拆解来看,《会拍AI》巧妙地整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AI生成与优化等多种技术,并深度融入了百度生态——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调用百度图像技术进行成片评分,利用短语音识别技术提升嘈杂环境下的交互准确率。它所展现的,正是一种典型的AI原生应用思维:将多种成熟的AI能力进行“编排”,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能够提供陪伴感和情绪价值的场景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摄影自由”。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获得亚军和季军的作品深入生活场景的需求,借助AI技术,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来自天津大学的《喵汪次元》,精准切入了千亿规模的宠物经济。它不仅仅是一个宠物美图工具,更是一个一站式的宠物IP孵化器。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宠物照片,就能快速生成动态视频、风格化表情包,甚至一键生成3D打印手办的模型文件,并在线下单制作。它试图打造一个围绕宠物创意的同好社群,让“铲屎官”们的喜爱与创意,能够轻松流动并变现。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来自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Be Beauty》,则将目光投向了美妆教学领域。它深刻洞察到美妆初学者一看就会,一画就废的核心矛盾。通过AI脸部分析,它能为用户精准推荐适合其脸型与五官的妆容。其最具突破性的一点是“AI跟练”模式:通过AR换脸技术,将教程视频中博主的脸换成用户自己的脸,让用户直观看到每一步操作在自己脸上的效果;同时,AI还能像私人教练一样,通过摄像头实时判断用户的操作,并给出“陪伴式”的语音改进建议。它试图将美妆学习,从一种依赖天赋和感觉的“玄学”,变成一种有确定性反馈的“科学”。

这三件作品的背后,可以看到高校创意的多样性与前瞻性:既有面向大众旅游生活的普惠工具,也有对宠物社群经济的探索,更有针对个性化教育的深耕。这种多样化,正是AI走向普惠的重要一环。

这群“Z世代”的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的创造力,为我们揭示AI应用最具想象力的未来。

激活青年群体创造力,文小言与高校的双向奔赴

文小言首届AI创想大赛成功举办的背后,折射出两个趋势:AI技术的普及门槛正不断降低,学生的创新想象力也在通过文小言的平台被激活和落地。

长期以来,顶尖科技公司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往往聚焦于金字塔尖的理论研究与精英人才招募。这种模式固然重要,却难以将技术的普惠性渗透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

而对于身处校园的Z世代而言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AI的感知天然且直接。他们或许不关心模型有多少参数,但他们关心AI能否帮他们解决独自旅行时拍照的尴尬,能否让心爱的宠物拥有更生动的数字形象,能否像私人教练一样手把手教自己化妆。大赛涌现出的作品,从生活服务到宠物经济,再到AI健康,无一不是从这些细微但真实的需求切入。

把AI的舞台交给年轻人,文小言的答案是“托底”与“仰望”

同时,这场大赛为学生提供了进入产业一线的机会。文小言不仅提供了大模型及工具的开放能力,更将入围作品纳入其高校创新孵化通道,给予产品化的评估与资源支持。这意味着,学生的灵感不再停留在PPT层面,而可以基于百度的生态优势,直接服务数亿用户。这种从课堂到生态的联动,正是百度近年来强调“AI人才培养战略的现实映射。

这正是这场“双向奔赴”最迷人的地方。产业界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箱和明确的出口,而校园则贡献了最鲜活的场景洞察和毫无束缚的想象力。两者的结合,正在让AI普惠的理念,通过这些年轻的创造者,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真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未来AI赛事的新游戏规则:创意冲到C位

观察近一年行业技术大赛,不难发现AI产品经理的时代到来了,以前参加 AI 比赛,你得先会配环境、啃代码,随着代码能力从必考题变成可选项 想象力和创意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

比赛虽然落幕,但AI创想大赛却埋下了一颗AI应用发展的“种子”。它不仅为三支获奖团队提供了直通百度实习的机会,更为全国千余名参赛学子搭建了一个与AI深度互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在校企联动的过程中,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抽象符号,而是学生们通过一次次创意实践,将其嵌入生活的真实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比赛之外,文小言自身的产品也在快速演进。就在8月15日,文小言悄然上线了“放心写”功能,携手新华社等权威信源,通过「自动选取事实点 + 文本检索溯源校验」的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实时对照信源,标注事实错误,并自动改写,极大缓解了大模型“幻觉”问题。这一功能不仅契合政府、公文、专业写作的高准确性需求,也暗示文小言在降低大模型幻觉、探索更可信AI路径上的持续投入。同样契合高校学子的文本写作场景。

AI走进校园,当年轻人有机会将灵感变为落地应用,一个更开放、可信、普惠的AI未来,正在逐渐清晰。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2553

(0)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2024年12月2日 下午8: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