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之家讯 2025年6月26日,以“网络根基 中国贡献”为主题的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指导,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与互联网域名管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邬贺铨教授、冯登国教授、张宏科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陈家春、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卢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龙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廖方宇、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云晓春、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永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伟等知名行业专家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主持。

聚焦筑牢网络根基,强化基础技术创新融合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为大会致辞。闻库表示,AI大模型、算力网络等新技术加速演进,对信息通信连接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基础资源层作为通信连接中枢与网络根基,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对于筑牢我国信息互联网底座、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强调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域名解析、IP地址管理等基础资源领域标准体系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发挥着引领作用。并提出,互联网基础资源要筑牢根基,要不断地加强顶层设计,标准赋能发展;夯实标准化引领基础,激活创新潜力;贡献中国实践,助力全球标准,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陈家春为大会致辞。陈家春强调,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网络根基,以DNS、IP地址为核心的互联网基础资源,不仅关乎网络空间主权,更是支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产业发展的关键底座。提出要筑牢网络基础资源根基,构建坚实数字底座;强化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夯实网络发展根基;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拓宽行业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期待各方共同推动互联网基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支撑技术应用创新,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专家学者共议下一代DNS等基础技术前沿趋势
邬贺铨教授发表了《AI时代的DNS》的主题报告。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现在互联网流量的增量里大概有一半是因为人工智能带来的。AI时代,催生了新的数字资源标识需求和应用场景,DNS作为资源管理工具的能力也被拓展。并表示,AI时代,DNS的核心功能,已从原来域名解析、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的核心功能已经扩展到服务调度、数据管理、资源认证、设备连接、消息传输和内网解析等,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快速准确合理安全的发现寻址和利用;AI时代,网络资源从物理资源向逻辑资源延伸,对DNS查询量、查询速度、查询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AI时代,DNS的网络安全攻击防护必须更加重视。
邬贺铨强调,AI和DNS是相辅相成的:AI for DNS可以增强安全防护、优化解析效果和改进服务性能;DNS for AI可以发挥DNS助力算力感知、智能路由决策和增强AI安全的作用。AI时代DNS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重的使命,也展示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冯登国教授就《RPKI:认识与思考》作主题报告。冯登国指出,我国非常重视RPKI研究应用及标准化工作。特别是2018年8月,我国主导起草的RFC 8416发布,规范了RPKI本地化控制技术。
目前,信任集中、技术进步及视角局限,构成了RPKI的三大挑战。冯登国强调,路由机制是通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自主可控的RPKI及路由机制意义重大。建议可考虑采用路由设备集成硬件安全模块(HSM),实现对密钥及密码运算的保护,HSM为设备身份提供信任根锚点;在关键自治域,RPKI证书及资源授权采用自主可控的密码算法;保持路由设备的软硬件供应链可信;以硬件信任根为基础,构建设备可信环境;构建路由设备网络空间地图,实现网络状况的实时应对“挂图作战”。同时,积极应对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挑战,包括部署后量子密码算法、部署对称密钥管理体系等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对自治域AS规划分类分级管理,增强本地策略,以增强RPKI弹性和路由安全的弹性。

张宏科教授围绕关于网络科技强国建设的思考作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就《IPv6部署的进阶》作主题演讲。李星表示,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31周年、IPv6 30周年,同时也是chatGPT 3周年、DeepSeek发展0.5周年。强调IPv6发展也需循序渐进,需要经历双栈(Dual stack)、纯IPv6(IPv6-only)、无感知IPv6(IPv6-mostly)、IPv6多样性(IPv6 diversity),以及IPv6无地址(IPv6 Addressless)等不同发展阶段。
李星表示,人工智能可能给互联网带来性能需求急剧增加、地缘政治带来的互联网分裂、去中心化的矛盾、可信性和幻觉的区分和识别、以及改变全行业应用等五重挑战。当ChatGPT出现时,李星认为,IPv6可给“机器人”联网,或者给AI的智能体(agent)联网使用。并强调,IPv6推广多年,应不断演化、进阶,取得新进展。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开源模型加上IPv6海量地址就是电影《哪吒》的理念“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可以遵循UNIX的设计理念“先做,再做对,再做好”(First do it, then do it right,then do it better)。

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云晓春就《大模型时代网络安全的风险与机遇》作主题报告。云晓春提出,以ChatGPT和DNS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开启了人工智能新时代,给网络安全从业者带来新风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机遇。大模型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分为自身安全问题和衍生安全问题两类。其中,大模型自身安全问题涵盖大模型训练安全、推理安全、应用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等四方面问题。
云晓春强调,大模型为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可开展大模型网络安全垂域应用技术研究,以“智能”对抗“智能”;同时赋能网络安全,安全厂商加速布局,在提升安全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响应效率,与应用于网络流量分析、恶意代码识别、攻击检测等威胁检测方面,都有相当的效果。并着重指出,未来网络安全必然是AI与网络安全融合的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大模型和新一代AI技术将重构网络安全技术与产业,推动其蓬勃发展。

AI时代网络根基升级,需体系化构建韧性DNS
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主任毛伟发表《AI 时代网络根基升级路径思考》主题报告。

在AI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近期某云厂商遭遇核心域名解析异常事故,以IP地址、域名系统为代表的网络根基应当如何升级,以应对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毛伟认为,AI时代网络根基升级,需体系化构建韧性DNS。
毛伟表示,AI时代的互联网是新质互联网,其基本协议是IPv6。新质互联网,是面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共享、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新业务场景需求(联智、联算、联数、联空四大场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出AI服务,而AI服务必将倒逼包括DNS、IP地址规划分配管理、BGP在内的新质互联网基础技术的发展。并强调,基础协议就如语言文字,需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动,否则就不能互通。但IP地址、域名系统及路由系统等所处的基础资源层,也并非一成不变,同样可以进行升级与重构。在AI时代的智能终端升级、算力资源与数据资源的调度能力需求升级、AI智能体的出现等三大变化下,互联网基础资源层同样要实现互联互通,去解决服务名称可发现(Naming)与服务实体可寻址(Addressing)问题。
“AI时代的DNS是下一代DNS,是体系化的韧性DNS”。论坛上,毛伟指出,新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下一代DNS的内涵更加清晰。IPv6地址、顶级域名等互联网基础资源需要支撑和保障网络发展及有效管理,互联网基础资源技术也需要体系化地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发展。
毛伟强调,立足当下,凭借IPv6的规模部署,中国的互联网基础技术正步入全球领先行列,作为互联网基础技术原始创新衡量标准,IETF RFC制定数量中国已开始领先;放眼未来,发展AI时代的互联网基础技术,更是实现弯道超车、全面领先的大好机遇,实现全面信创,并鼓励有勇气、有担当、有野心的年轻人引领创新,在全球网络世界持续作出中国贡献。

会上,毛伟重磅发布2025年《下一代DNS发展报告》。报告紧密结合AI时代背景,首次系统阐述了体系化的网络基础升级路径,重点包括网络空间、基础资源、技术系统三方面的策略。在网络空间(Domain)方面,建设网络强国首先是技术强国,要以技术治理增强话语权;在互联网基础资源(Name)方面,把握2026年第二轮顶级域名开放申请的重大机遇,掌握互联网基础关键资源,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互联网基础技术系统方面(System),强调AI时代的DNS是下一代DNS,是体系化的韧性DNS;AI时代的网络根基体系化升级:全面信创、中国贡献、全球领先。
传承创新,激励互联网青年工作者
本届论坛上,邬贺铨教授、冯登国教授、张宏科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联合向2025年度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五位获奖者授奖。奖项聚焦表彰在网络基础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旨在传承老一辈互联网人“使命担当、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前沿技术。

本届获奖人有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宋飞,暨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耿光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信息化前瞻技术研究开放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李彦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魏来,交通银行数据中心二级专家蔡超(排名不分先后)。
会议期间,毛伟主任作为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发起人之一表示,正如DeepSeek等领先技术所带来的鼓舞一般,互联网基础技术领域也应出现更多的理念创新与先进成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AI时代下的中国互联网,更是需要一大批年轻人去引领创新,希望通过互联网基础技术贡献奖项的设立,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互联网新征程中来。
自2022年创办以来,下一代DNS发展论坛始终秉持“专业化、精深化、可持续化”的办会原则和“全球视野、中国实践,产业视角、技术前沿”的理念,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了业界对筑牢网络根基的共识,展示了中国在下一代DNS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展望未来,论坛将持续汇聚智慧,推动互联网基础技术自主创新,深化国际合作,为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moai.com.cn/archives/11009